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法治中国,有你共我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12日

  不知大家是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不知不觉就是一天,甚至会觉得好像周一才刚上班,转眼就到了周五。在这日复一日的飞快中,似乎人都有些麻痹了。六月的某天,院里内网系统发了一条通知,要求全体收看郭永怀同志的事迹报告会,看到通知,我的第一反应是,案子这么多,还有一堆判决书没写,参加这种会岂不是耽误时间么。然而我还是遵守了院里的规章制度,按时去参会了,其后,我不禁庆幸自己拿出了那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接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钱学森同志的师弟,1956年,他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选择回到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甚至在因飞机失事坠毁牺牲时,他和警卫员紧紧拥抱在一起为的竟是保护一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他们牺牲了,而绝密资料保存了下来,22天后, 靠着这些资料和研究,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从舒适宽敞的大房子,搬到狭窄破旧的小屋子。从设备一流的实验室,移到落后几十年的小研究所。从领着高薪开小跑的富裕生活,到拿着微薄的工资勉强维持生计。难以想象,当时的他是怀着多大的勇气,才能甘愿承受如此巨大的落差。有人说:“他们这代人当时回国为的是什么?一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这种大无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是我们这代人能够轻易理解的。”聆听报告的过程中,我曾数次热泪盈眶,是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郭永怀先生的逝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重于泰山了吧。放下小我,成就大我,是他们历经苦难,而我们沐浴辉煌。一代代共和国的先辈为我们创造了现在和平优越的环境,而我们,是不是也确有必要,从这平淡无奇的日子中抬起头来,谈一缕情怀,抽一丝心意,致敬理想和奉献。

  当以员额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历来就被传的无比魔鬼的民一庭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因为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毫不多余,不出意外地,我被虐得很惨。脾气大了、皱纹深了、黑眼圈重了,甚至现在到民一庭已经两年了,依然时时觉得大脑内存运行困难。在这期间,我曾数次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目前生活状态的意义。某天,我读到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最苦与最乐》。他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的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那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反观自身,我想,目前我所处的现状似乎正是如此,因为身上背负着未结案件的责任,所以才时时觉得痛苦,而确实,如果一件复杂的案件历经摧残终得审结,那时的感受也的确是再快乐不过了。所以我们正是要负起这一件件案子的责任,才最终会享受到那案结事了后的快乐。

  个人永远是社会的一份子,个人的行为只有融入到历史的洪流中才能发挥更大的意义,而我们处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便是要在当前的境遇中完成自己的责任。我们每个人作为司法工作的一份子,只有将自己融入到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去,满怀使命,热爱自己的职业,奋斗于当下,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只有你我共同做司法事业的坚定守护者,维护人民法院形象,才能提高民众对司法的信心,推动社会法治信仰的早日形成;只有我们不忘初心,坚守梦想,坚定步伐,才能让中国的司法事业更加辉煌。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法治中国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需要一代代法律人坚定的奋斗与奉献。让我们重新回忆自己在宪法前的誓言,用专业与执著站在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一线,携手共进,共筑法治中国梦。

  (冀迎磊)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益王府路 电话:0536-3221444 邮编: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