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简介 > 法官风采

让司法有贴近群众的温度 ——记青州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李荣江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19日

  时光如梭,从1988年进入青州法院工作以来,今年已经是李荣江法官工作生涯的第28个年头,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老法官,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也让司法不断散发着贴近群众的温度。

  法官,要摸得透乡情

  参加工作之初,李荣江被分派到徐集法庭,那时的青州设有36个乡,每个乡均设有一处人民法庭,而基层法庭办案力量的“标配”只是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加一名法警,虽然人力有限,但李荣江依然干劲十足,他经常骑着自行车进村入户办案,这使他在办案的同时,也更多的了解了当地的乡土民情,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额外收获竟成了他日后办案的有力帮手。

  青州的一些农村地区,老人到了一定岁数后,每年都要大摆宴席,晚辈亲戚汇聚一堂,为老人祝寿,李荣江在谭坊法庭工作期间,便遇到了一场因过寿引发的纠纷。李某常年在南方工作,只有逢年过节才回老家,平时极少到舅舅杜某家走动。自1995年,杜某开始摆宴过寿,远在外地的李某因忙于工作没能赶回来,缺席了两次后,看到舅舅没说什么,就很少去参加他的寿宴了,但实际上,每当亲戚问起此事时,杜某便觉得很没面子,心里对李某也颇为不满。2002年,李某赶回老家给舅舅祝寿,席间,杜某喝多了,看见李某穿着件白色外套,心生反感,说这是在咒他,自己早死了,李某就不用大老远地赶回来给他过寿了,李某再三解释,杜某都当成借口,随后竟借着酒劲动了手,李某顾忌舅舅年事已高,没敢还手,结果挨了好几巴掌。没想到几天后,李某竟起诉到法庭,要求杜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损失。

  案卷交到了李荣江手里,阅卷之后,他觉得好笑,但再一想,又觉得有些棘手,双方真要在法庭上争吵起来,这亲戚以后就不好相处了,倒不如自己先跑跑腿,让此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决定先会会这个李某。约定时间后,李荣江趁着晚上驻庭值班的间隙,骑摩托车到了李某家。听李某发了一顿牢骚后,李荣江知道了其中大概,果然是外甥随舅,两人都极好面子,其实,李某也并非存心跟舅舅过不去,而是觉得在众人面前被打很失颜面,想借打官司找回面子,所以他没有报警,只是想让舅舅向自己赔礼道歉。李荣江此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对李某说:“给老人过寿的习俗,实质上是在表达和传承孝道,你作为老人的亲外甥,不去参加他的寿宴,他便认为这是对他不尊敬、不孝顺,虽然酒后失言、行为过激是他不对,但身为晚辈,你也应该体谅他的感受。你再想想,难道孝顺长辈不也是一个人的品行和面子吗?就因为这点不疼不痒的小伤,你就告你舅舅,亲戚朋友如果知道了,恐怕都会说你不孝,那时,你岂不是更没面子?”“多亏你的点拨,我这不是自找难堪吗?”当局者迷的李某幡然醒悟,立即撤诉,并表示将与杜某重归于好,一场“闹剧”就此圆满收场。

  事实上,基层司法工作难免遇到乡规民约、风土民情甚至封建迷信等人文因素的影响,李荣江说,治疗掺杂这些因素的“疑难杂症”, 法官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也要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有充分地掌握,只有摸透这些乡土民情,才能对症下药。

  办案,要看得见民生

  案件无论大小,都折射着人间百态,也反映着群众需求,从事民事审判工作20余年,李荣江深刻体会到司法活动对民生的意义。他说,很多案件会产生连锁反应,法庭上的争议,不仅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可能影响到部分群众的生活生产,所以法官办案时,要时刻看得见民生,这是经验,也是信条。

  2004年,法院受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王坟镇的一家制衣公司接到新疆某客商的一笔大额订单,对于这家小型民营企业和员工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良机,因为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员工们很有干劲,经过加班加点地赶工,公司终于如期交货,但客商收货后却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后来就干脆“失联”了,制衣公司便起诉到法院,并申请了财产保全。

  这一年,李荣江担任立案庭副庭长,这起案件的送达和财产保全工作落到了李荣江手里。接受该案后,李荣江和同事按照制衣公司提供的地址立即奔赴新疆进行送达和财产保全,但承租经营的客商已人去楼空,扑了个空的李荣江没有“打道回府”,而是留了下来,想方设法寻找这名客商。辗转数日后,李荣江从公安机关及房东处了解到,该客商在某边贸市场设有一处经营点,事不宜迟,李荣江和同事即刻赶往当地,考虑客商有逃避债务的可能,他决定先进行财产查控。通过银行查询,李荣江发现,客商在此地的一家银行开设了账户,且账户余额也达到了保全数额。在冻结相应的存款后,李荣江将财产查控情况电话告知了制衣公司负责人,同时,他也从电话那头得知,制衣公司已因为这桩买卖而停产,30多名员工正愁于生计。为使制衣公司尽快恢复生产,使员工们重返岗位,李荣江决定尝试庭前调解,尽快解决制衣公司面临的资金困难。通过银行提供的电话联系到这名客商后,李荣江等人即刻启程,当天下午,李荣江便见到了这名客商,客商在得知其存款被冻结后,便称自己有笔生意急需资金,请求解除冻结,并承诺会偿还制衣公司的货款,却未给出期限。李荣江见客商毫无诚意,便说:“制衣公司现处于停产状态,员工们饭碗不保,岂不比你更需要资金,你没有按期付款,已经违约,况且,你这种说辞也不能成为解除冻结的法定事由,你还是打消解冻的念头吧。从双方利益出发,与其僵持,不如尽快协商解决,这样,你的银行账户也好及时解除冻结,既不耽误你的正常生意,也不影响你的商业信誉。”客商见已无转机,只好同意调解。很快,在李荣江的主持下,双方很快达成调解协议,收到货款后,制衣公司重新开工,员工们也都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短短数天,这起纠纷未经审理即告结案。现在,这家制衣公司已搬到开发区,颇具规模,公司负责人谈及此事时,仍对李荣江十分感激,但更令李荣江高兴的是,这家公司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这是一笔更大的民生账单。

  每当遇到此类涉及多人利益的纠纷,李荣江从不是简单地就案论案,而透过案卷,看见更多群众的紧迫需求和长远利益,并努力加以维护,他认为,司法所追求的社会效果,很大程度上就是服务民生的效果,执法办案时不忘民生,司法才能发挥更大的社会功效。

  司法,要俯得下身子

  正如电视剧《小镇大法官》中“王德忠庭长”所说,基层法官,基层在前,法官在后,基层正是基层法官工作的先决条件和服务对象。身在基层法院,民事法官更多的时间是在跟老百姓打交道,作为曾在乡镇法庭工作多年的老法官,李荣江深刻体会到老百姓打官司的不容易,也从中领悟到,司法俯得下身子,才能拉近群众与司法的距离,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为民司法。

  2014年秋,李荣江审理了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案情并不复杂,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诉讼双方是一对老年夫妇,而且均是再婚,因为案情简单,本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按照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离婚案件应当首先进行调解,而调解需要双方参与。接手案卷后,考虑老年人记忆力不好,李荣江刻意打电话叮嘱两位老人别忘按时到庭,在拨通男方电话后,话筒里传来苍老的声音,他这才得知男方现已卧病在床,他只能委托外地务工的儿子回来代为诉讼,听到这些,李荣江对老人说:“对不起,老人家,是我没能及时了解您的身体状况,要不这次开庭就在您家进行吧,开庭时间另行通知,您看这样行吗?”老人也犯愁自己行动不便,就立马答应了。随后,李荣江翻看了一下日程表,周一到周五都已排满,在与另一方沟通后,他便把开庭时间定在了周末。

  开庭这天,众人如约而至,男方躺在床上,其他人都坐在旁边,一场特殊的庭审开始了。在调解阶段,李荣江得知,两位老人都想离婚,但到民政局协议离婚,虽然流程简便,却需要本人到场签字确认,而男方又行动不便,女方便选择了起诉离婚,为避免双方此后因财产之事再起争端,李荣江征求两位老人的意见后,对财产分配事宜一并进行了调解处理,帮他们免去了后顾之忧。

  这起案件只是李荣江践行司法便民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他将这一原则贯彻到了办案过程的始终。除了上门审理、上门调解等看得见的形式,他更加注重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因为当事人最为关注的是案件的进程和结果,案件处理得越及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越早得以维护和实现,为此,李荣江经常加班加点地研究案件、撰写裁判文书,夜间和周末加班竟渐渐成了一种习惯,很多时候,当事人在开庭后的第二天便领到了判决书,而这些裁判文书背后的默默付出,这位55岁的老法官却从未对外提及。

  司法的天平承载着公正,也承载着民心,从初入法院到历练沉稳,李荣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更要有深厚的群众感情,也因为如此,他始终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付出,每年审结的案件都位列前茅,他也因此多次被授予“调解能手”、“办案能手”、“青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于去年被潍坊中院记个人三等功。每天的忙忙碌碌中,李荣江几乎忘记了这些曾经的荣誉,但司法为民的誓言,他始终铭刻于心,正如他所说的,法官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司法才会有人情味,才会有贴近群众的温度。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益王府路 电话:0536-3221444 邮编: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