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贴心法官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1月11日 | ||
——记青州法院庙子法庭负责人钟长亮 从青州城区沿325省道西行,蜿蜒30多公里,便到了群山环抱的庙子镇,庙子法庭便位于这座小镇的南缘。2010年,钟长亮被分派到庙子法庭工作,虽然“蜗居”在山沟里,但他并没觉得辛苦,而是一如既往地践行着公正为民的不变初心,而他也用这份初心让山区的群众感到,司法可以“暖暖的很贴心”。 细节用心 便民司法有创意 庙子法庭所辖的庙子、王坟两镇均是山区,群众打官司很不方便,除了交通不便,还可能耽误农业生产,钟长亮初到法庭便很快体会到了这一点,因而他在司法程序的细节上格外用心,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他对于司法便民措施的运用已是轻车熟路,而且颇有独到之处。 群众的需求,便是司法努力的方向。为了方便山区群众诉讼,钟长亮经常运用诉前调解、巡回审判、上门办案、简易程序等便民措施审理案件,有时还采用“套餐式”的做法,将多种便民司法措施组合运用于执法办案之中。同时,他还爱琢磨事,比如简易程序,经过他的“稍加改造”而更具灵活性,犹如为山区群众“量身打造”的司法产品,其中,开庭时间的安排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照顾当事人的往返时间、农忙作息等。又比如送达,由于村民白天不在家的情形较为常见,而且不少偏远村庄的农户是分片散落居住的,因而不能保证法律文书的及时送达,针对这种情况,钟长亮适时改进直接送达的方式,当事人也可指定由村委会代收法律文书,由此避免了司法程序的拖延或裁判生效的延迟,更能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山区群众而言,这些“改造”都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便民措施。 近日,村民王某到法庭立案时,立案人员询问他什么时间方便参加庭审,王某一时没反应过来,听了立案人员的解释后,王某有些“受宠若惊”:“法庭什么时间开庭,还要征求俺老百姓的意见,这法庭工作真是做到家了。” 效率用心 执法办案有速度 庙子法庭称得上标准的山区法庭,不仅法庭坐落在山里,而且法庭辖区也大都是较为偏远的山区,交通相对不便,对于住在县界线附近的村民而言,有时出一趟门就是一次长途远行。为此,钟长亮非常注重办案效率,并想方设法地“省工省事”,能当天办结的,绝不拖到明天,他甚至会牺牲休息时间,为的就是让当事人能少跑趟腿、多办些事。 今年8月,一对老夫妇诉至法庭,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考虑修复双方关系的需要,也为了老人能安享晚年,钟长亮决定优先启用诉前调解程序,尽快处结此案。钟长亮将这一大家子约到法庭,让双方各陈己见,不想六个子女不仅相互推诿,还理直气壮地相互指责,现场气氛让两位老夫妇失望至极。一番七嘴八舌之后,钟长亮对他们说:“赡养老人是不能拒绝的法定义务,今天之所以给你们调解,不只是为了老人,也是为了你们好,假如这件案子开庭了、判决了,传到村里好听吗?假如你们再拒不执行判决,等进了失信‘黑名单’,以这种名声,你们还能在社会上立足发展吗?”六个子女听后沉默无语,钟长亮随后又给他们上了一堂教育课,当天,六个子女便当着钟长亮和两位老人的面,签订了书面协议,约定大伙每月轮流赡养老人。就这样,钟长亮以诉前调解的方式将此纠纷化解于庭外,不仅为老人省了诉讼费,更圆满顺利解决了他们的养老问题。 又好又快地司法,不仅是群众对司法效率的期望,也是钟长亮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些年来,他除了身体力行,还以言传身教影响带动着整个法庭,有效提升了办案效率,也以高效便捷的司法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维权用心 强制执行有妙招 执行是人民法庭的重要职责,但在当下,这是项令人头疼的工作,很多被执行人想方设法逃避执行,甚至有的会跟执行人员“玩失踪”。面对这些难题,钟长亮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和同事,现在固然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撂挑子,群众求助于司法,所求的不只是一纸胜诉的文书,只有不折不扣地做好执行工作,才能维护和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04年,庙子法庭调处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原告成某与被告赵某达成协议,由赵某赔偿成某2万元,但到了赔偿之日赵某却逃之夭夭了,后经多方查找仍杳无音信,钟长亮“走马上任”后,也搞过多次“突袭”,却未见其踪迹,而村民也反映赵某已消失多年了,这让成某几乎放弃了希望。然而,钟长亮并未灰心,他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采用外松内紧的策略,一方面不再“登门造访”,造成放弃执行的假象,另一方面,嘱咐全庭人员每次出差时都要顺便查找赵某行踪和银行账户等财产线索信息。功夫不服有心人!2014年冬,执行人员在淄博执行公务时,发现了赵某妻子新开的银行账号,钟长亮据此分析赵某应该放松了警惕,节日期间可能回村,他立即安排干警轮流蹲点,5天后终于将赵某堵在家中,并发现了赵某驾驶的一辆依维柯。到了法庭之后,赵某仍百般抵赖,并声称那辆车是借来的,钟长亮对他说:“我们会去查车主是谁,如果车是你的,光拍卖这辆车就够执行款了,如果车在别人名下,我们会找他好好核实,一旦发现你逃避执行,你就去拘留所过元旦吧。”赵某无可再辨,只有乖乖把钱交了。当70多岁的成某接过执行款时,感激得老泪纵横,用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握着钟长亮的手,想说些什么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执行工作上,钟长亮还有自己的“土办法”,打官司在山区群众眼里可不是小事,容易引起村民关注,还会迅速传到亲戚朋友那里,钟长亮充分利用这点,在街头村口、村务公开栏等显眼位置张贴执行公告,而这种“土办法”也颇有成效,不少“老赖”碍于面子主动履行了判决。 因为路远地偏,钟长亮经常早出晚归,然而即便再忙再累,他也不觉得在山区法庭工作有多苦,时间久了,反而对这片山区有了感情,他说,他愿意一辈子从事贴近群众的司法事业,更愿意一辈子作贴近群众的基层法官。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