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涉手机银行借贷纠纷案件特点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25日 | ||
近年来,各大银行依托手机银行平台推出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借贷业务,如建行的“快e贷”、农行的“网捷贷”、工行的“融e贷”等,随之而来的纠纷也逐渐增多。手机银行借贷纠纷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应诉率低,送达难。手机银行借贷具有资质审查简易、款项到账迅速的特点,借款方仅需在借贷平台上提供真实的身份证号,填写简单的工作、住址等信息即可申请借款,而除身份证号等信息外,其他信息无法核实真实性,一旦发生纠纷,往往按照被告填写的地址无法与被告取得联系,有的被告主观上消极应诉,拒绝到庭,或为逃债而“跑路”下落不明,造成案件送达难,影响案件正常审理。 二是批次性强,集中起诉居多。受金融机构阶段性清算和季度、月度集中清理逾期账户等工作习惯的影响,此类纠纷呈现批次性、集中性起诉的特点,造成案件集中送达、集中审理,给审判工作带来阶段性、突发性的工作量激增,可能影响案件均衡率。 三是电子证据多,审查认定存争议。通过手机银行平台形成的借贷关系只有电子合同,相关款项支付的事实证据也主要是电子证据,而对于电子证据的形式、证明力的认定,在审判实践中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容易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 |
||
|
||
【关闭】 | ||
|
||